Signed Binhong, dated 1951, with one artist seals
上 款 陈邦福(1892-1982),字墨迻,江苏镇江人。精研甲骨文,与黄宾虹为制印同好,研究古玺印,常有诗文往来。着有《殷墟霾契考》、《殷墟辨疑》、《殷墟说存》等。曾为《艺观》杂志撰文,黄宾虹曰:“墨迻先生著述等身,尤嗜金石文字。”
说 明 附黄宾虹致陈定诗手札一通。
陈邦福为著名的古文字金石学家,与嗜好古文字的宾翁志趣相投,时相往来。本幅所附黄宾虹致陈定诗的一封信件中,即可见到宾翁向其讨教残拓,因“北居十年,搜周秦古玺,缘尚不薄,捡箧中存二百余枚,均有奇字,刻正董理,附以考释。”谈到其在杭州许迈孙处购得《簪花图》摹本。(许增(1824—1903),字益斋,一字迈孙,学者、藏书家。杭州人,喜勘订书籍,所校刻唐文粹精核无比,性爱书画,收藏既富。)又得学问家秀水沈景修题引首,陈锡龄、杨沂孙、宗湘文等题跋,王小梅素摹为图(王素(1794-1877)字小梅,晚号逊之,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幼师鲍芥田,多临华岩,凡人物、花鸟、走兽、虫鱼,无不入妙。道光初与魏小眠、王应祥并驾。其《二湘图》及《春雷起蛰图》,现在日本。)慨叹前贤雅事,况若金石同寿。
年谱记辛卯(1951)年春,黄宾虹迁居栖霞岭三十二号。得邹字旧藏秦汉古器四箱。热衷于以蜡磨拓并作集古籀文联,搜罗文物,阐发奥秘。本幅为宾虹八十八岁高龄时所作,为知己绘制,甚是精心。宾虹早年山水天真幽淡、笔墨精秀、风格峻爽,走的是疏淡清逸的路子,是师古人之典范。晚年则一改传统之习,独创“平、圆、留、重、变”五种运笔之法,并“浓、淡、破、泼、积、焦、宿”七种施墨之法的运用愈发得心应手、潇洒自如,画面厚重而深沉,浑厚华滋。本幅《湖舍初晴》笔墨秀润而结构精严,清妍秀润而意趣生动,繁密处不能容针、疏空处几可跑马,对于画面结构的调控和尺度的拿捏可谓妙到颠毫。在纸上任意纵横氤氲,呈现出时而特别湿润而浓重、时而干处发白的审美效果,入眼皆是水墨淋漓,云烟幻灭,好一派自然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