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ed Qi Huang, dated 1937, with one artist seal
来 源 香港拍卖会,2008年5月26日,第1039号拍品。
说 明 华郦馆藏画,品质高精,脉络清晰,堪称亚洲私人收藏之典范,系主人数十年倾心之藏。此次秋拍《缤纷集-聚焦私人收藏》专场亦设有“华郦馆藏画”专题。
齐白石人物画传世较少,而神鬼宗教题材的更少,一般是应顾主之请、或为了迎合雇主的需要而画。还有一些是为自己画的,不是信仰,而是表达一种尊敬或寄托自己的某种情思,铁拐李即为其中代表。
“铁拐李”为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元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始有其名。其身世由来传说颇多,一说乃西王母点化成仙,封东华教主,授铁杖一根。一说本名洪水,常行乞于市,为人所贱,后以铁杖掷空化为飞龙,乘龙而去为仙。一说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而得道,神游华山赴太上老君之约,嘱他的徒儿七日不返可化其身。然而徒儿因其母亲病而欲归家,六日即化之。第七日李玄返魂无所归,乃附在一跛脚的乞丐的尸体而起,蓬头垢面,袒腹跛足,以水喷倚身的竹杖变为铁拐,故名铁拐李。
齐白石年轻时曾画过《八仙图》,直到60岁以后就开始只画铁拐李了。齐白石晚年笔下的铁拐李,或正面、或侧面,或抱葫芦、或背葫芦,基本都是蓬头垢面,短须破衫,一副乞丐模样,成为他人物画中独特的造型之一。
本幅铁拐李为白石老人1937年所作,画中铁拐李柱杖立姿,弓背回望,面部用细笔勾描后填以淡赭,两眼凝神,气质不凡,尤其注意眼睛的刻画,神气十足。衣纹则以阔笔写出,线条简劲流利,一气呵成,于豪放中寓精当。整幅作品笔墨无多,却成功的刻画出铁拐李在“尘世凡夫眼界,看为饿殍身家”的外表下,所具有的孤傲脱俗的道骨仙风与救人出水火的侠胆柔肠。
齐白石依据铁拐李在世人心目中的特征,做出了富有想象力和个性化的创造。将“铁拐李”这位神仙刻画得如同一个市井的沽酒人,这显然体现了白石的一种心境:不以醉为醉,不以醒为醒,最低贱的形象可能包裹着最高贵的心灵,而金玉其外,则可能败絮其中。人生越看表面,可能就越受欺骗,布衣褴褛者未必就没有智慧。无拘无束、四海为家、时醉时醒的神仙最可传达出白石的人生态度,白石在画中隐喻了自己对世态人情的讽刺和揶揄,也流露出一种深层的幽默感。这幅笔墨与造型俱臻炉火纯青境地的人物画可谓白石老人创作盛期的佳作。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