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ed Qi Huang, dated 1932, with one artist seal
上 款 刘文辉(1895-1976),字自干,法号玉猷,四川大邑人。爱国将领。1916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在川军相继任第2师参谋、第8师营、团长。1937年由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38年任西康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时期,赞成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曾在重庆会晤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并在雅安设立秘密电台,与延安保持联系。抗战胜利后,任川康绥靖副主任。1949年12月在四川彭县通电起义,并令其所部第24军截击退向西康(今四川西部及西藏东部)的国民党军胡宗南部,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成都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林业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55年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英雄独立
——刘文辉和齐白石的《松鹰图》
松鹰是齐白石最喜欢画的题材之一,堪称绝品,也向为藏家所重。他画的松树,都是马尾松,雄伟高大,针形叶,果实俗称为松子。白石家乡这种松树最多,他自己也曾在房前屋后植马尾松。齐佛来回忆说:“余霞峰的周围,遍栽松树,绿荫拂夏,一片涛声。”他用侧锋画老松干,墨色略淡,但力度很强,有沉凝苍劲之势。画松枝用中锋,曲折如金文,如龙舞。画松针用长锋,铁线篆法,密密重重,虽细而仍如金刚杵。总之,白石的松树,从造型到笔墨,都透露着挺拔坚贞的性格。
白石画鹰多有所寄,他常把鹰比作搏击搜寻的“英雄”,这是身处军阀混战年代的平民百姓,对“英雄”们的期望。作为猛禽,鹰体现着一种刚健有力之美。把鹰与松画在一起,不仅是因为鹰常落松枝,也因为松元身具有一种挺拔不凋、不惧风雨的品质。
《松鹰图》的受画人“自干先生”是著名的“西南王”刘文辉。刘文辉(1895-1976),字自干,法号玉猷,四川大邑人。民国第24军军长,二级陆军上将。四川省主席,“四川争霸战”的主角之一,在川军五行中他属火。政治上神通广大,人送外号“多宝道人”。曾主政西康省十年之久,人称“西南王”。1949年12月9日与邓锡侯、潘文华一起在彭县率部起义,解放成都。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国家林业部部长。
《松鹰图》画于1932年正月,时刘文辉正陷于“二刘大战”的漩涡。刘文辉早年从保定军校毕业回川后,在早期军事生涯中,得到了他的侄子、时任四川省主席、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大军阀刘湘的推荐(刘湘的祖父跟刘文辉的父是亲兄弟,所以从辈分上讲,刘文辉虽然比刘湘小5岁,但却是刘湘的堂叔)。之后,凭借自身的能力,骁勇善战,经辛亥革命、北洋军阀混战后,他逐步成为四川总司令、四川省长,成为四川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北伐后,他又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21军军长兼四川省政府主席。
早期,刘文辉和刘湘是相互扶持的,但到了后期,二刘之间因为政见不合,却慢慢对立起来。 1931年,刘文辉从英、日等国购进武器和飞机散件,从上海起航经万县港被刘湘扣留,多次协商无果。二刘间矛盾于是激化到不可调和、只有付诸武力解决的地步。1932年10月1日,刘湘向驻南充的刘文辉部队打响了第一枪,从而揭开了二刘大战序幕。这场叔侄之战,是四川军阀400多次战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混战,动用兵力30余万人,四川大小军阀几乎全部卷入。这场持续近一年的战争,以刘文辉的战败而告终,他带着仅存的12个团从成都退到雅安。
1932年正月,齐白石尚在北京,此《松鹰图》当是有人延请齐白石为刘文辉所画。画面中雄鹰立于松枝上,转头投视,目光直射。与刘文辉此时的地位相匹配。
1938年刘湘因病去世,蒋介石派张群继任四川省主席,实际上想控制川康。刘文辉联系原刘湘的下属,还有四川一些实力派人物,共同抵制。直到1940年,张群才坐上四川省主席这把交椅。虽然表面上他暂时和蒋介石平息了矛盾,但蒋介石对刘文辉的戒心也从未消除过。
1949年解放前夕,刘文辉接到周恩来电报,大意说,大军行将西指,希望他积极准备,但不宜行动过早,招致不必要损失。刘文辉考虑再三,带了一些人在10月下旬从雅安回到成都。11月30日重庆解放,蒋介石逃到成都。12月9日,刘文辉与邓锡侯、潘文华联名在彭县宣布起义,解放成都。得知消息后,蒋介石带着蒋经国,马上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逃往台湾。刘文辉等起义消息公布之后,蒋介石部下胡宗南的部队用炮轰开了刘文辉在成都新玉沙街的家,还将其家中洗劫一空。齐白石的《松鹰图》当在此时被人从刘文辉家中抢走,不知所踪。
刘文辉在川康时期,有一名重要的部下李铁夫。李铁夫(1883-1978),别名李珣,四川叙永人。民革成员,同盟会员。曾任国民党24军少将副官长,四川省参议员,成都自来水厂常务董事兼总经理,成都市市长,国大代表。解放后,任四川省政协委员。1952年任命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1949年的彭县起义,成都解放,李铁夫代刘文辉前往成都,欢迎解放军进城市。李铁夫文化素养较高,雅好诗词书画,曾被誉称为“诗画市长”,他的“李园”里收藏了许多稀世之珍。新中国成立后,李铁夫数次将重要文物捐献给重庆博物馆。
《松鹰图》从刘文辉家中流散出后,为喜好书画的李铁夫获得。1964年,刘文辉七十寿辰时,李铁夫以此《松鹰图》相赠,在画的裱边上,特地题上“自公主席荣寿。旧属李铁夫功恭介”。其时,刘文辉已是林业部部长,但李铁夫仍以“主席”相称。早在1924年,李铁夫就任川军刘文辉部上校参谋、帮办军务署副官长。1939年,西康省政府成立后,李铁夫又跟随刘文辉至西康,兼任屯垦委员。直至1959年刘文辉离开四川,调至北京任林业部部长,李铁夫才没有继续追随刘文辉。
回归之后的《松鹰图》在刘家并没有待太久的时间。文革期间的1966年9月,红卫兵抄家,《松鹰图》也被抄走。直到1984年落实政策,才归还了刘家仅仅四件书画,除了《松鹰图》,还有张善孖的《义犬图》、郑孝胥的书法等。而此时,刘文辉已去世8年。这件《松鹰图》颠沛流离的经历,刘文辉的长子刘元彦都题在画的天头处,为这件齐白石画作增添了重要的历史记忆。